- 出海去孵化器 Newsletter
- Posts
- “独立开发已死”?Pieter Levels 的深度反思——为什么 AI 正在吞噬它的创造者?
“独立开发已死”?Pieter Levels 的深度反思——为什么 AI 正在吞噬它的创造者?
Pieter Levels 是一位令人惊叹的荷兰创业者和数字游牧者,他以独特的“极致个人创业”哲学重塑了在线创业格局。没有团队、无需外部融资,他独自打造了 70 多个项目,包括 Remote OK、Nomad List、PhotoAI 等,展现了一个人也能颠覆产业的实力。近期,他的年收入已达到约 300 万美元,每月营收超过25 万美元。其中,各核心产品月营收分别为:PhotoAI 约 12 万美元,InteriorAI 约 3.8 万美元,RemoteOK 约 3.7 万美元,Nomad List 约 5.4 万美元,在线周边商店也有 2.3 万美元的月营收
“独立开发已死。”
当这句话从 Pieter Levels——这位被全球独立开发者奉为精神图腾的传奇人物口中说出时,整个社区都为之一震。他不是在开玩笑。他想表达的是,那个属于少数技术极客,在互联网的角落里敲敲打打就能创造奇迹的田园时代,已经结束了。
Pieter Levels 本人,就是这个时代悖论的最佳注脚。
一方面,他拥有像 Nomad List
这样运营了 9 年、每月稳定贡献数万美元利润、几乎没有运营成本的“完美生意”。它像一台精密的时钟,安静、可靠,甚至有些“无聊”。
另一方面,他一头扎进当下最火热的 AI 浪潮,创办了 Photo AI
等项目。这些项目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量和快速增长的收入,但也带来了他前所未见的焦虑、压力和脆弱性。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昂贵的战争,对手是融资 5 亿美元的巨头,利润被高昂的 GPU 成本侵蚀,甚至赖以生存的供应商都能在一夜之间将成本提高 7 倍。
这是一个关于两种创业模式、两种技术哲学,甚至是两种人生的故事。Pieter 的挣扎,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困境,它揭示了在 AI 纪元,每一个创业者都必须面对的残酷真相:过去的地图,已经无法指引我们到达新的大陆。
AI 创业的真相:一场没有护城河的昂贵战争
“这是一个大问题,” Pieter 在谈到 AI 创业的护城河时,毫不掩饰自己的担忧,“我和其他 VC 投资的 AI 创始人们私下交流,每个人都在为用户留存率发愁。流失率非常高。”
问题根源在于,几乎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。大家都在使用差不多的模型, GPT-4、Stable Diffusion 或者 LLaMA。你围绕这些基础模型构建的任何巧妙应用,一个聪明的竞争对手可能只需要三个月(甚至更短)就能完全复制。
“我正在和那些融资了 5 亿美元的公司竞争,” Pieter 说,“他们在 Twitter 上关注我,我一推出新功能,他们就让自己的开发团队做一个一模一样的。”
这让竞争的本质发生了改变。它不再是关于谁有更独特的洞察或技术,而是变成了一场消耗战。更糟糕的是,这场战争的成本高得惊人。
“我的 AI 创业项目利润率并不高,” 他坦白道,“GPU 的成本让利润空间变得非常非常低。”
这与他过去的经验形成了剧烈反差。Nomad List
和 Remote OK
这样的平台,边际成本几乎为零。而 AI 项目,每一次用户调用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算力开销。创业者们曾期望 GPU 成本会像摩尔定律一样下降,但 Nvidia 的产能瓶颈打破了这一幻想。“大家都在为 GPU 疯狂,” Pieter 感叹道。
这不再是那个“一行代码,改变世界”的浪漫故事。这是一场重资产、低利润、强敌环伺的巷战。
“他们看到我赚钱,就把价格涨了 7 倍”
如果说同质化竞争是正面战场,那么平台风险就是背后那把看不见的尖刀。Pieter 用一次惨痛的经历,为所有 AI 创业者上了一课。
他最早的爆款 AI 应用 Avatar AI
,依赖于一个第三方平台进行模型微调(Fine-tuning)。最初,每次训练的成本是 $3。当 Pieter 在 Twitter 上分享他的收入截图,展示了这个项目惊人的盈利能力后,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。
“他们(供应商)说,抱歉,我们得把训练价格提高到 $20。而我当时的售价是 $25,” Pieter 回忆道,“有一个月,几乎所有的钱都被他们赚走了。”
他感觉自己被“敲诈”了。这家供应商或许有自己的 GPU 难题,但这并不能改变一个残酷的事实:当你的核心业务命脉掌握在别人手中,你的成功就变得无比脆弱。这种依赖性,就像在别人的土地上盖房子,随时可能被扫地出门。
这个故事的杀伤力在于,它揭示了 AI 时代一种全新的、更为隐蔽的风险。过去的平台风险可能是应用商店的审核、搜索引擎的算法调整。而现在,风险已经下沉到了供应链的最底层——算力。你的供应商,不仅是你的合作伙伴,也可能在看到你成功后,变成你最大的成本中心。
幸运的是,他最终切换到了 Replicate.com
这样的新服务商,情况才有所好转。但这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,想要在 AI 领域生存,就必须在系统架构层面,为自己留好后路。
“我曾以为自己无所不能,直到我遇到了 Python”
“今年,我看到了自己的极限。” Pieter 的这句话,可能比“独立开发已死”更让他的追随者感到震惊。他一直是以“一人军团”的形象存在的,包揽了前后端、设计、运维的全部工作。
但 AI 改变了这一切。
“Python 的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太难了。我雇了一个 AI 开发者来帮我处理这些模型,因为这真的太难了,” 他坦诚道,“我试了很多次,但我的脑子就是转不过来。”
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时刻。它意味着,以“全能”为特征的传统独立开发模式,正在被 AI 的专业深度所瓦解。你可以用 PHP 快速搭建一个网站,但要深入优化一个机器学习模型的幻觉率(hallucination rate),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。
他的朋友、另一位成功的 AI 创业者 Danny Postma 也印证了这一点。Danny 自己搞定了早期的 Python 开发,但很快也开始组建团队。
这给所有技术创始人的启示是: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,并适时地放弃“一切都自己来”的执念,在 AI 时代不再是可选项,而是生存的必需品。那个单枪匹马的英雄叙事正在褪色,取而代之的,将是更灵活、更专业的协作网络。
为什么 PHP 和 jQuery 仍然是他的秘密武器?
在 AI 项目上焦头烂额的 Pieter,却在自己的“古老”项目上游刃有余。他坚持使用 PHP、jQuery 和 SQLite 的技术栈,这在追求现代框架的开发者社区里几乎成了一个梗。但这个“梗”的背后,隐藏着他成功的核心哲学。
“我夸大了这个梗的病毒效应,” Pieter 解释说,“但重点是,它无关技术,而在于一个观点:你不需要最新的技术来构建一个成功的产品。”
他早年曾花费一年时间,用最“优雅”的代码构建了一个 YouTube 分析工具,结果无人问津。这次创伤让他彻底改变了思路:在客户出现之前,绝不构建任何复杂的东西。
Avatar AI
的初期版本就是这一哲学的极致体现:
一个静态 HTML 页面,展示效果图。
一个 Stripe 支付链接。
一个 Typeform 表单,用于用户支付后上传照片。
他自己,手动下载照片,上传到训练平台,再把结果发回给用户。
第一天晚上,他手动处理了 100 到 200 个订单。直到验证了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后,他才开始投入时间编写自动化代码。
这种看似“丑陋”和“原始”的方法,恰恰是独立开发者最宝贵的武器。它避免了过度工程化的陷阱,将所有精力都聚焦于最核心的问题:是否有人愿意为此付费?
这与 AI 创业的逻辑形成了有趣的互文。正因为 AI 产品的护城河很浅,快速验证和迭代的能力就变得空前重要。当你的竞争对手还在配置复杂的 K8s 集群时,你可能已经用一个简单的脚本和手动流程,验证了三个不同的产品方向。
Pieter 的 PHP,不是老旧,而是快。在今天的市场,快,就是一切。
Nomad List 的“无聊”,是 AI 创业者最奢侈的向往
“Nomad List
已经 9 年了,” Pieter 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可思议,“我从没想过它能持续这么久。”
这个项目至今仍是他最稳定、最轻松的收入来源。每月 4 万到 6 万美元的收入,极低的成本,让它成为无数创业者梦寐以求的“现金牛”。它很稳定,甚至有些“无聊”,但这种“无聊”在 AI 创业的狂风巨浪面前,显得尤为奢侈。
Nomad List
的成功,是“Lindy 效应”的完美证明:一个事物存在的时间越长,它就越有可能继续存在下去。它解决的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需求——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规划。
而 AI 创业,本质上是追逐技术浪潮。浪潮来了,你可以乘风而起,但浪潮退去时,你可能会被拍在沙滩上。Pieter 形容这种体验是“压力山大”和“影响睡眠”的。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,紧跟每一个技术突破,否则就会被淘汰。
“这两种生意是完全不同的,” 他总结道。
一个是需要精心耕耘的花园,另一个是需要不断战斗的角斗场。这场对比,迫使我们思考一个根本问题:作为创业者,我们到底想要什么?是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感,还是一个能让我们安稳入睡的长期事业?
在 AI 的废墟与黄金之上
Pieter Levels 的故事并非悲观的终局,而是一张全新的地图,标示出了陷阱与宝藏。对于走在这条路上的开拓者,他的经验提供了宝贵的行动指南。
👉 如果你是技术出身:
像设计 API 一样设计你的供应商
在选择任何底层服务(尤其是算力)时,从第一天起就要考虑替换方案。将供应商依赖抽象成一个可插拔的模块,而不是深度耦合进你的核心代码。这会增加初期工作量,但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。
承认你的“无能”
诚实地评估自己的技术栈。你可能是一个优秀的全栈开发者,但这不意味着你是合格的 ML 工程师。在 AI 时代,最聪明的决定往往是雇佣比你更聪明的人来解决专业问题。你的价值在于产品洞察和商业战略,而非手搓每一个模型。
拥抱“丑陋”的 MVP
学习 Pieter 手动处理订单的精神。在投入大量工程资源之前,用最原始、最快速的方式验证用户需求。一个 Typeform 表单的价值,可能远超一个完美的 K8s 部署。
👉 如果你是非技术创业者:
你的时代到来了
AI 正在将技术商品化。当人人都能调用强大的模型时,**真正的稀缺品不再是技术本身,而是对特定领域的深刻理解。**一个懂法律的 AI 产品,其价值远超一个通用的文本生成器。你的行业知识,就是最深的护城河。
去用户所在的地方
Pieter 提到,一个 TikTok 视频让他的月收入从 1.2 万美元暴涨到 4-5 万美元,而传统媒体报道几乎没带来任何流量。这说明,用户在哪里,你的战场就在哪里。不要再迷信传统的科技媒体和社区,去 TikTok、小红书、YouTube Shorts 上,用大众听得懂的语言,讲述你的产品故事。
重新定义“黑客”
Indie Hackers 不再只是写代码。发现一个独特的关键词,围绕它打造一个产品(像 Danny Postma 做的那样),是一种“增长黑客”。利用一个新平台的流量红利,是一种“营销黑客”。在 AI 时代,最成功的“黑客”,是那些能将技术、市场和人性巧妙结合起来的人。
当独立开发不再“Hacking”,我们还剩下什么?
Pieter Levels 说“独立开发已死”,但他真正的意思是,它已经“长大成人”了。它不再是地下室里极客们的专属游戏,而是进入了主流视野,成为了旧金山旅舍里人人都在谈论的创业路径。
这意味着游戏规则变了。竞争更激烈,门槛时高时低,风险也呈现出全新的形态。
AI 的崛起,像一面棱镜,将创业的各个维度——技术、风险、市场、个人能力——都折射得更加清晰和极端。Pieter Levels 的故事,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,是因为他同时站在了两个世界的交界处:一个是由稳定、缓慢、深刻的价值构建的旧世界;另一个是由快速、迭代、充满不确定性的浪潮构成的新世界。
他展现出的焦虑、坦诚与反思,为所有身处其中的人提供了最真实的参照。
那么,回到最初的问题。当”键盘侠”也能在 AI 的帮助下构建应用,当护城河变得前所未有的脆弱,当一个人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时,我们该如何自处?
或许答案很简单。你可以选择成为 Pieter Levels(AI 创业者版),在浪潮之巅与巨兽搏斗,体验心跳加速的刺激与不安;或者,你也可以选择成为 Pieter Levels(Nomad List 创始人版),用十年时间,耐心打造一个“无聊”但坚固的港湾。
在这场由 AI 掀起的巨变中,你,想成为哪一种创业者?